4點抵達中環,從砵甸乍街下車,過一小段路,馬上就可以看到石板街在對面了~
一開始需要先上一段正常的石階梯,
但一走上去,就是傳說中的石板街~
砵典乍街(Pottinger Street),是一級歷史建築。
街道連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諾道中,
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於頗為陡直,故用石塊舖蓋路面,設計成一塊凹下一塊凸起,
既方便行人上落,又方便雨水沿兩旁瀉走,因此人們習慣稱之為石板街。
香港政府在1858年將此街命名為砵典乍街以紀念第一任香港總督砵甸乍。
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,砵典乍街曾經設有防空隧道,現時已經廢置。
而許多知名電影也都曾在這邊取景,
包括《十月圍城》、《色,戒》、《花樣年華》、《A計畫》。
現在的石板街,旁邊有一些攤販,賣一些給觀光客的飾品或衣服,
適逢12月聖誕節,所以大多賣一些聖誕節的裝飾用品~
而之後又是農曆新年,所以也有一些過年氣氛~
前段的石板街因為有攤販,所以人潮比較多,不太好照相,
後段的石板街則是豁然開朗,遊客比較少,也沒有攤販,
旁邊的紅色建築當背景,也非常適合拍照~
走到石板街的盡頭,再往旁邊稍微走一小段,就看到了自動扶梯~
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(Central-Mid-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),
是往來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,
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府為了方便半山區居民往來中環商業區,
並且紓緩半山區狹窄道路的繁忙情況而興建。
全長800公尺,垂直差距為135公尺,
由20條可轉換上下行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手電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,連接有蓋行人道和行人天橋。
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。完成整個旅程需時24分鐘,每日約有85,000人次使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手扶梯運行的方向和時間,
上行方向:週一~六 10:20~00:00、週日及例假日 06:00~00:00
下行方向:週一~六 6:00~10:00
如果你的方向相反,旁邊也有步道或是樓梯可以走,頂多就是累了點~
在伊利近街這段,還有一個展望台,
可以居高臨下看自動扶梯,一段一段綠色的遮雨棚,就是自動扶梯的特色~
接著回到底下,找到結志街,彎進去馬上就看到蘭芳園了~
蘭芳園(Lan Fong Yuen),1952年由林木河創辦,並首創港式飲料「鴛鴦」,
首創以茶袋沖製、俗稱絲襪奶茶的香港式濃滑奶茶,
另外也是撈丁的始創店。
蘭芳園平時生意很好,看很多人來都要排隊,
但我們很幸運的完全沒排隊,直接就有位子可坐,只不過也無法避免併桌就是了~
店裡不算大,每桌都靠得蠻近的,動線不是很好~
菜單看起來菜色也不少,服務人員指著菜單講了一些廣東話,
疑似是午茶時間有什麼可以點的之類的,我們其實沒有聽懂 Orz
其實跟其他地方的餐廳比起來,這裡的服務人員真的比較不親切,
但是之前看了不少部落格,打了預防針,也不覺得有太糟就是了~
我們點了兩個套餐,
一個是傳統咖央西多士 + 絲襪奶茶(凍飲),HK$44
西多士賣相實在不怎麼樣,但是味道還是很不錯,這種應該不會有地雷~
而絲襪奶茶也是非常好喝,跟早上喝的鴛鴦奶茶是不一樣的味道,
雖然不會形容是哪裡不一樣,可能是茶的比例?
總之,味道不同,是兩種不同的好喝~
另外點了香脆奶油豬仔包 + 絲襪奶茶(凍飲),HK$36
豬仔包分量不多,但是抹了奶油就真的蠻香的,可以一連吃好幾個的感覺~
併桌的男子吃的是撈丁,其實就跟炒乾泡麵還蠻像的,應該也還蠻好吃的吧~
吃飽喝足之後也已經5點了,
同事K因為要提早回台灣,所以我們就先送他去搭車,
沿著自動扶梯往下走,可以一路通往地鐵香港站,
送同事K搭上機場快線之後,我們又走回中環站去搭車,
可以看到滿滿的人潮,大家腳步都很快,果然香港就是步調快啊 Orz
回到飯店,要進房間的時候,居然無法打開門 @@
明明入住的時候才跟櫃台確認過可以不用換房間,直接續住就可以了說~
到櫃台詢問,他幫我們重新設定房卡之後就可以開門了,
不過他原本說會把加床收走,結果他也只是整理好房間而已 @@
這樣加床的地方反而變成我們堆衣服的好地方了 XD
稍微在房間休息一下,就要繼續晚上的行程囉~~